4月26日是“世界知识产权日”,公司合约法务部组织开展了“知识产权日”普法活动。全司共计29项目、626人次观看普法微视频,并参与答题。
本次普法活动结合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的主题,组织多个在建项目,对知识产权日的由来、知识产权法是什么、知识产权的基本概念、我国知识产权的取得方式和保护期限等重点内容进行了宣传学习。为确保互动性强、参与度高,活动采取微视频普法、线上答题等形式,全面提升公司知识产权工作水平和法治管理能力,引导广大干部职工提高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意识,强化公司法务线条的知识产权归口管理职能。
1.2021年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主题:“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
2.历史由来:世界知识产权日,由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于2001年4月26日设立,并决定从2001年起将每年的4月26日定为“世界知识产权日”,目的是在世界范围内树立尊重知识、崇尚科学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营造鼓励知识创新的法律环境。
3.“知识产权法”是什么:我国并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法”,我们常说的“知识产权法”,仅是知识产权系列法律规范的统称,包含著作权法、商标法、专利法等法律,以及相关的法规、规章。
4、知识产权基本概念:知识产权是智力劳动产生的成果所有权,它是依照各国法律赋予符合条件的著作者以及发明者或成果拥有者在一定期限内享有的独占权利。
知识产权包括传统知识产权和新型知识产权。传统知识产权可大致分为著作权、工业产权(主要包括专利权与商标权);新型知识产权包括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植物新品种权、地理标志权和商业秘密权。
5、我国知识产权的取得方式:根据我国现行法律规定,著作权是“自作者创作完成时取得”,专利权是“自专利局授予并公告之日起生效”,商标权是“自商标局核准注册取得”。
6、我国知识产权的保护期限:根据我国现行法律规定,著作权保护期限为50年,发明专利保护期限为20年、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保护期限为10年,商标有效期10年。但如果是人身性权利(作者署名权等)、非智力活动成果或非公开信息(商业秘密等)的话,其保护期则没有时间限制。(文/图 合约法务部)